龙之挽歌 读后感

“DRAGON ELEGY”是由我的高一英语老师龙绮茹老师写的回忆录。本书去年年底在美国出版。我今年买了一些。今年一直拖拖拉拉读,终于在10月读完了。拖到现在再写读后感。

因为在高中时代,我的英语成绩不好,对英语也没有很大兴趣,因此也就没有主动联系英语老师的动力。可以说,我认识龙老师,但是并不熟悉老师。龙老师在卫国中学时候给我的印象是很飒爽的一个人。她讲课充满了激情,而且常常给我们讲一些外部世界的事情,能够把课堂讲的与外部世界接轨。比如,在80年代,美国把”BEIJING”叫”PEKING” ,就是我从上她的课才知道的。卡朋特兄妹的”SING A SONG”也是第一次在龙老师的课堂听到。那时才知道,除了歌颂赞美伟大的祖国,还有这么一类单纯欢快的歌曲。

这本书所主要叙述的,是她从文革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的个人经历。包括作为落后成分的家庭的后代,在高中被欺侮,在上山下乡中“被教育”,在文革中个人的工作,家庭,婚姻的变化。一个人的命运,最美好的十年,就这样被政治漩涡给裹挟,不断的下沉。偶然有浮起到水面,喘一口气,又被接踵而至的浪头拍下去。

我生于1972年,在北京东四十一条。那时文革已经过了6年了。文革对我最深的印象,是三九严寒的冬天,我和奶奶到社区的公共水龙头打水。方形的下水口四周全是溜滑的冰。在排队轮到我们接水的时候,大人们逗我,我就会按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报,基本上不差的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名单背诵出来。对于一个学龄前的小孩儿,这算不算是一种成就呢? 而龙老师在文章中写的很多场景,和我其他的记忆也吻合。比如她描写她结婚的时候好不容易分到的一个几平米的小平房。因为我家也住在一个大杂院里这样的小平房,可能有十来平米,有一个煤炉,之所以记得清楚。因为好像除了一个床,地上一个大澡盆,就没有站脚的地儿了。我一直在这个房子住到六七岁才和爸妈搬到大红门的铁路宿舍。她描写在文革中,集体所有制的街道小厂的充满恶意的领导和员工不断的和她发生冲突。这样的小厂,我印象中很多。我小时候常常去到十二条的姥姥家,十三条的四姨家去玩。路上偶尔会闻到醋和黄酱的味道在空中飘。十三条东口比较宽,有一个纸板厂。晴朗的天气里,每到中午,就可以看见工人把大纸板拿出来,像晾衣服一样,在阳光下晒干。而我父亲,作为他们单位里的工程师和知识份子,也常常和工人阶级磕磕碰碰。爸爸抽烟很凶,酒量很大,也会骂人,但是爸有底线,不大懂人情世故。可以说,爸到死也是一个无法融入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

龙写她在厂子里面遇到的各种流氓和善良的人,真是入木三分。屎尿屁不离口的北京老娘儿们,我是见过不少的。除了在公共汽车上和胡同里遇到的,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在张自忠路,段祺瑞执政府影壁墙背后一间小店的老板娘。一张嘴,污言秽语铺面而来,普通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她反倒沾沾自喜。龙老师遇上这些人渣,再加上自己的家庭成分低,必然是“秀才遇上兵”,“哑巴吃黄连”的结果。所以,遇到这些杂碎,索性不如放下一切。你不是流氓吗,那我们比比看,谁更流氓。在一个法制荡然无存的社会里,流氓只接受力量对比的现实,没办法。

就书里提到的物质条件而言,现在对比文革中的北京,恍若隔世。可是那个看阶级看血缘看政治觉悟的文化,却没有过时。老子革命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如果看看目前中国的COVID 隔离现状,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情况,其实都可以映射到文革的不同角色。比如说,所谓的“大白”,那不就是忠实执行党中央政策的红卫兵吗?所谓”居委“,不就是文革里面的”革委会“吗?总书记,又与毛泽东有什么两样呢?如果不是邯郸学步,过犹不及的话。

社会虽然不公,万幸龙老师没有沉沦,而是在每个关口努力扼住命运的喉咙。在本书的270页,有一段话,我抄录如下。

“it’s not that I dong want to leave,” I said, “But that I don’t have the needed American currency to even begin the procedures…”

“Then go out and find a way to get it!” Li Qing screamed at me, “waiting for our fair chance here is like waiting for Godot. It will never arrive! As long as we keep knocking one day the door is going to open for us. I have never seen anyone who truly wants to leave get stuck here”

这段话,同样适合今天想润出来的中国人。如果你想的话,办法是一定有的。

龙老师是幸运的,她能够在1988年,差不多是近70年来,中国最思潮活跃政府最开明的时候离开中国。否则,如果拖到天安门事件还在国内的话,恐怕结局会很悲惨。

这本书,讲得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一个高收入中产家庭的沉沦和其中的精英的个人奋斗。如果结合更高一个级别的团体的回忆录,比如“往事并不如烟”,交叉对比,会更有感触。

以上,是我对读龙老师的回忆录的一点感想。能有勇气把自己的经历如实写出来,是一个非常需要有勇气的事情。虽然这本书,勾起了我很多很多不愉快的回忆,甚至是想忘掉的记忆,我还是认为值得一读。只有正视这些令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历史,我们才能避免再走回头路。

以史为鉴。

About Eddie Wang

Canadian , TRREB member, OMDREB member, real estate agent living in Oakville, Ontario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1 Responses to 龙之挽歌 读后感

  1. raynix说道:

    你这更新太少了,一年一篇哈哈。你老师这书我也要看看

留下评论